防堵中國黑心產品

並不是專挑中國來講,而是因為黑心的大多來自中國。也不要一直以為政府都沒在做事,只是真的防不勝防。

最近快要選舉了,而KMT力推的兩岸共同市場(還是什麼來著的?)另很多人擔憂中國的黑心商品會一湧而入。事實上不必等到那時候,台灣現在就已經有很多的黑心商品,而且大部分來自中國,昨天(Mar. 13, 2008)的新聞(黑心進口商品 逾八成中國製)上頭就有寫著。

從一月迄今,經濟部執行邊境進口檢驗,查獲的不合格商品,中國製佔了八成三。

尤其中國黑心產品經由不同管道進入台灣非常嚴重;政府雖加強查緝,但仍不乏有影響國人健康情事。

另外在中央社的新聞(google cached)中也可以看到相關訊息

進口產品安全跨部會專案小組指出,今年一月以來,經濟部執行邊境進口檢驗,不合格商品共四十件,其中中國製者達三十三件,佔百分之八十二點五。

另外,經濟部今年一月至二月進行大規模市場清查,抽查全國各大賣場、百貨公司、便利商店販售的童裝、童鞋、撲克牌、手提燈籠、棉被、電暖水袋等六類一百五十三件商品,其中中國製二十二件前類商品及八件電暖水袋不符規定。

衛生署一月以來執行中國進口食品報驗,計有八批不符規定,包括乾昆布、鹽漬筍絲、鹽橄欖、奇異果、普洱茶、蓮藕、冷藏蝦肉泥、乾蝦米等,主要是含漂白劑、農藥殘留、動物用藥等不符規定。

一月至二月底,海關查獲大量中國闖關產品,包括胎盤素四千八百六十安瓶、無菌水注射劑五千一百安瓶及花菇、香菇、壓縮香菇絲、金針、黑木耳等計四萬一千七百九十公斤、仿冒手錶計一千兩百八十隻。

海巡署至三月六日止,查緝偵破三十七件中國產品 走私案,總計查獲農漁畜產品六十八萬一千八百五十九公斤、菸品兩萬一千一百八十九包、酒四點九公升、動物活體六百六十五隻。

除此之外,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網站上(最新消息)也可以看到許多關於中國黑心商品的檢驗新聞。

目前台灣在2007年已經成立「進口產品安全跨部會專案小組」以及有「不安全進口產品資訊網」來列示不安全的進口商品,此外,亦有施行邊境檢驗機制來防堵不安全的進口商品。對於合法進口且通過檢查的中國商品要在台灣販售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市面上有許多黑心商品,不代表台灣現在沒有在做這樣的事情。

事實上,可以鑽的漏洞實在太多!

出海的漁船真的是打魚去了嗎?還是只是把船開出去,然後在海上做交易就回來?而這樣的魚貨要一一檢查得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金錢,想要完善的做到是很困難的事情。

此外,對於進口商品要能夠正確地知道產地為何處也相當地困難,畢竟沒有全球遵循的生產認證機制。行政院農委會近幾年在農產品上已經開始在推產地證明標章生產履歷制度,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記錄農藥、肥料等的施用情形,著名生產者及地區等資訊。但是目前沒有法規強制要求台灣所有的農業從事人員都要這樣做,即便有法規要求了,也僅限於台灣地區,也僅限於農業生產品上。

對於一般商品,唯一可以辨識的方式大概是去注意商品的生產地還有條碼,台灣生產的商品條碼應為471開頭,但,這些資訊也是可以假造的,當你買到一個標示為MIT的產品,搞不好實際上是MIC的啊。

就防堵與檢驗的角度來看,政府只能做到告訴人民「哪些一定有問題,不要買」,但是要做到一一檢驗、去告訴人民「哪些一定沒問題,能買」?講難聽一點,絕對辦不到,光是前面講的魚貨就讓你查不完了,此外還有走私的問題,還有竄改商品生產國,以及仿冒的問題(比方說LV的包真的都是沒有問題的嗎?)。

比較可行的方式是立法要求販售點或進口商必須要自行檢驗,不要由政府獨攬這樣的工作,把檢驗的工作交給販售業者或進口商去做,若違法則以處罰的方式處理。但這樣勢必會提高販售業者的成本,對於消費者的購買價格也會有影響,像是前面所提及的生產履歷制度,依照這規矩走的農產品,確實售價會比較高一些,不相信的話自己到大賣場去看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