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粽、北部粽、南部粽。
只要有加蛋黃對我來說都是好粽。 XD
北部粽
臺灣北部作法是米浸泡於水中,瀝乾後用油炒香,並加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將米蒸熟後,近於「油飯」,再以竹葉包裹填餡,再一次使入味。也有人直接用油將米粒炒至半熟,包裹填餡後蒸食。台灣北部粽所用竹葉多為筍殼(竹葉),色澤棕黃,略帶斑點,質地頗為堅韌。
南部粽
南部粽或稱水煮粽,特色為投水煮食、較不油膩。作法是用純白糯米浸泡後加肉餡、香菇、鴨蛋黃、紅蔥頭,亦有添加花生、栗子、蘿蔔乾者,較特殊的亦有加魷魚、蝦米者,餡料須先行醃製,以粽竹葉包裹,入大鍋中,以大火水煮,中間或添冷水一至二次,持續加熱至熟透,費時大約一時半至兩小時。台灣南部粽所用「粽竹葉」,質地細緻而葉面較寬,氣味也較芳香,食用時帶有淡淡的竹葉清香。(最後這一句似乎不太對,現在好像用月桃葉比較多?)
客家粽
以前客家人生活不富裕,包粽子只能用隨手可得的糯米、豆乾、蘿蔔乾,加上一點碎肉、紅蔥頭。客家粽不像閩南粽用生糯米包,而是把糯米蒸熟後,下鍋炒到香。重點是配料要一樣樣用小火慢慢炒出香味後,再混合拌炒。炒配料最需要功夫,像豆乾要炒得香又要夠乾,卻不能炒焦,沒有耐心,料就不好吃。傳統客家粽符合健康概念,少油、少肉,也沒有蛋黃或肥滋滋的三層肉,不用擔心吃了膽固醇過高。
客家鹼粽、粄粽
粄粽、鹼粽的做法過程也和傳統粽子有所不同,粄粽是客家粽裡最Q的一種粽子,做粄粽時要挑選一比一重量的圓糯米和蓬萊米,浸泡米粒約兩個小時後,再磨成粄漿,加壓脫水後,就可以將粄揉成團,將要包的佐料包進去,再用粽葉包起來,但粽葉上要記得抹沙拉油,才不會讓粄黏在粽葉上。
Reference: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2%BD、天氣異常 月桃葉變小、客家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