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岡紅茶

因為看到某某鶴岡文旦的行銷文章而引發好奇,所以查了一下鶴岡的農業(其實都是紅茶)發展資料

花蓮文旦柚發跡於北回歸線附近的瑞穗鄉鶴岡村,逐漸由南而北延伸,目前花蓮縣瑞穗鄉已經成為全台最大的文旦柚生產區。全台灣文旦柚栽種面積六千余公頃,花蓮縣就有二千余公頃,光是瑞穗鄉就佔了六百餘公頃,大多集中在鶴岡村,鶴岡也成為瑞穗著名的文旦村。曾是紅茶產區,在紅茶產業沒落後,鶴岡茶園便大幅改植文旦柚,並於民國77年由前行政院農委會主委余玉賢命名為鶴岡文旦。

根據《瑞穗鄉志》的紀載,鶴岡地區的土地在日治時期屬於公有地,隸屬於臺灣拓殖株式會社下的苧麻事業所,以全面種植苧麻。除了苧麻之外,鶴岡地區的農民多以種植花生、甘薯等雜糧作物為生,但由於土地貧瘠,氣候不穩定,因此農民生活十分貧苦。

最早(年代不詳)是黃阿添老先生從西部引進青心烏龍、大葉烏龍、青心大冇、武夷等品種,試植成功。1945年間,台中豐原人士杜雪卿至花蓮縣瑞穗鄉鶴岡地區開墾,看中當地的土質和氣候,開始種植大葉種紅茶,這些算是該地區最早的種植茶葉紀錄(?)。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日治時代結束後,所擁有的土地資產被併入台灣土地銀行,而土地銀行後因政府政策,為改善鶴岡當地居民的生活,聘請地質分析師分析鶴岡地質,發現此區地質與錫蘭茶區、南印度等地區十分相似,非常適合種植阿薩姆紅茶。

1959年,土地銀行配合政府政策,相中鶴岡紅茶的外銷潛力,派專人至鶴岡設立苗圃,和當地茶農推廣合作種植阿薩姆紅茶。試種成功後,於1960年在此設立茶苗苗圃,開始推廣種茶,並於1963年興建製茶工場,開始製造鶴岡紅茶,並於1964年正式成立鶴岡茶場。當時派遣任職日月潭農林公司魚池茶廠的楊鈴聲先生擔任鶴岡茶廠廠長一職(1964年)。經過十年的改良,1970年,鶴岡紅茶以優異的品質外銷全球,不但獲得哥倫比亞的紅茶金牌獎,推出的「煎茶」也獲日本天皇「金杯獎」。除了土地銀行的規劃,花蓮縣政府在1963年更核定推廣阿薩姆紅茶與鳳梨作為花蓮縣代表物。鶴岡地區生產的阿薩姆紅茶品質十分優良,成為當台灣茶葉外銷的主力,曾有每年外銷20萬公斤的紀錄。例如,鶴岡紅茶曾外銷英國,經過一連串的加工、製作、包裝之後,成為在英國大受歡迎的立頓紅茶。當年的台鐵光華號火車上,會用大大的圓形玻璃杯為每位乘客沖泡一杯熱茶,使用的也是鶴岡紅茶。

鶴岡地區的茶園積最高曾達到150公頃,由於品質優良,受到消費者喜愛。可惜到了1980年代之後,台幣升值、工資提高,使得茶成本提高,加上國內外產經環境丕變,外銷拓展不易逐年萎縮(主要受到印度茶葉影響),內銷又受到進口低價紅茶的衝擊,而且政府又大力鼓吹烏龍茶,使整個消費市場,對紅茶不認識、不了解,導­致本土紅茶無立足之地。在鶴岡紅茶產業開始沒落時,已有部分農戶發現此的土質也十分適合種植文旦,因而開始轉作文旦。在政府單位的輔導之下,許多茶農紛紛開始種植文旦。到了1994年大葉種紅茶的­面積只剩十公頃。因此鶴岡茶場在民國1998年結束營運,紅極一時的鶴岡紅茶也就此走入歷史。

2003年,聖輪法師至鶴岡地區設立有機農場,無意間發現當年遺留下來的老茶樹,並著手收集過去鶴岡紅茶的歷史,再經茶葉改良場的協助,以大葉紅茶「紅玉」為主,開始了鶴岡紅茶的復興歷程。於是在衰落十餘年後,從2006年開始因為「蜜香紅茶」及「一炮紅」打出名號,鶴岡紅茶再度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Ref:

  1. http://makeourhistory.blogspot.tw/2013/11/blog-post_8161.html
  2. http://lai-you.com/about1.php
  3. http://ruisui.organic.org.tw/files/224-1166-285603,r173-1.php
  4. http://blog.xuite.net/d0963064845/twblog/94078148-2009/3/8昔日的鶴岡紅茶大本營-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5.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203421
  6. 戰後臺灣拓殖株式會社事業地的接收與經營 (pdf)
  7. http://blog.xuite.net/cyl6656666/twblog1/126087194-復興鶴岡紅茶的聖輪法師